「海的汹涌澎湃,就像是人生的浪潮;海的深情和宽厚,那是爱的力量。」——《妈妈!》母女在海边跳舞场景
人生走到黄昏,很多人心中都会悄悄浮起一个念头:「我会不会变成孩子的负担?」
尤其当身体不如从前,记忆开始模糊,说过的话常被自己忘了、熟悉的街道也变得陌生——你开始怀疑,是不是老了,就不再值得被照顾、被尊重,甚至被好好爱着了。
杨荔钠导演的电影《妈妈!》,或许正是在这个时刻给了我们一个温柔却坚定的回答:「不,你仍值得被温柔以待。」
你不会是个「拖累」,你仍值得被爱
电影里65岁女儿冯济真被诊断患上阿兹海默症后,与85岁母亲蒋玉芝的角色对调,从一个照顾者成为被照顾的人。女儿渐渐忘记母亲、忘记自己,也忘了曾经的痛苦与自责,只剩下许多断裂的回忆。但她依然是一个被深爱着的人——母亲没有放弃,仍牵着她的手,重新感受生命带来潮起潮落的涌动。
这段母女关系,有别于传统的年轻照顾年老,而是「老年也有力量」,告诉我们:年纪的增长,不等于价值的减损。然而在现实环境中,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多半是年迈的父母,而照护者则是亲代子女及家人。
如果你如今已经步入晚年黄昏,是否也曾担心自己会因为记忆的流失,失去自理的能力而「拖累」家人?你是否会在身体逐渐衰弱时,选择默默把个人的需要和渴望隐藏起来,不想麻烦别人?
但此刻,请你停一停,想一想。我们一生为家庭、社会尽力,如今即使年迈体衰,也依然值得被理解、被呵护、被尊重。因此请你相信,你的存在,不该被病痛定义。
当你说「我没事」,可能身体早已发出警讯
阿兹海默症并不是「突然」出现的,它往往以很细微的方式悄悄进驻。
你是否最近常常:
- 忘记熟悉亲友的名字,却不好意思说出口?
- 在熟悉的路线迷路,却对自己找理由解释?
- 常重复问同一个问题,之后又懊恼不已?
- 身边人提醒你时,你感到委屈甚至生气?
在电影《妈妈!》中,导演特地安排了医生角色,以温和但专业的方式解释阿兹海默症的过程与照护重点,「很多人发现时已是中期,错过了可以延缓的机会。」
所以,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出现这些变化,请别急着否认。不是你变得没用了,而是你的大脑正在悄悄请求帮助。
就像身体发烧时我们会看医生,大脑出问题也同样需要医疗协助。认知功能检查(如:MMSE、MoCA),可以帮你确认是否为正常老化或早期阿兹海默症。这不是示弱,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。
让我们为自己,也为下一代做一点预备
年长不代表人生的句点,也并不是意味着生命的凋萎与生活质量的下降。它只是人生又一个不一样且新的篇章,也是你展现为自己留下最后的智慧与痕迹,是你与世界另一段理解与分享的开始。
如果你愿意,不妨静下心思考几个问题:
- 我希望在生病时被如何照顾?
- 我能否接受有人帮我洗澡、换衣?我会感到羞耻吗?
- 如果我不能再自主决定,我想由谁来帮我做决定?
- 我希望的医疗底线是什么?是否愿意靠着仪器来维持生命体征活下来?
- 我的财务、物品、医疗意愿,有留下清楚的说明吗?
这些问题也许你从来没有机会去思考,或者与家人谈论过。但思考和交流本身,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探索与尊重。或者,你也可以和家人一起通过电影开始认识阿兹海默症,以及各种有可能发生的生活状况,进行交流。更重要的是,交换看法与思考各种可能的决定,能减轻孩子和家人未来的挣扎与矛盾。
在可预见的风雨前,练习好好生活
电影最后那场海边跳舞的画面,充满象征意味。母亲和患病的女儿在海边手牵手,迎着落日、踏着潮水跳舞,像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,也像是为未来的自己祝福。我们也许不会经历那样的浪漫场景,但依然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各种练习,为未来做好准备:
🌿 好好吃饭:不要怕麻烦,身体要靠营养维持。不吃饭,最先受伤的是你的免疫系统。
🚶♀️ 每天走一走:哪怕只是在家附近的巷子绕两圈,保持身体活动,就保持了生活的节奏。
🗣️ 多说话、多问候:语言是人类最后一道防线。不要总说“你们聊吧,我听不懂。”你只要回应,就是在活动大脑。
🎨 学点新东西:折纸、画画、听故事、用手机看影片,哪怕只是接触一点点的新鲜事,也是一种精神锻炼。
🤝 参加活动或讲座:多认识人、接触新的环境,对你的情绪、认知、睡眠,都有极大帮助。
老去不一定要变「被动」,你也可以是掌握「主动的」慢慢变老。
活得好,不是为了给谁看,而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地活下去。
在电影《妈妈!》中,导演没有用悲情去渲染阿兹海默症,而是用深情去看待衰老、告别与爱。失去记忆,也许只不过是身体的无能为力,但不代表我们失去了活着的价值。
我们依然可以跳舞、可以生气、可以拥抱,可以说:「我还记得海水的味道,海浪的力量。」
即便是你慢慢忘记身边的人以及曾经有过的点点滴滴,但也请你相信,他们依然会代你记得你留下来的一起,包括你对世界微笑的样子。
参与《光影人生》电影导赏会,一起来分享交流,你对人生下半场的探索与期盼。–>报名链接
行动建议:从今天开始,为自己多做一点
🎯 安排认知功能健检
若有必要,请家人陪同到附近医院或诊所,进行记忆力检查,了解自己的脑部健康。
🗣️ 主动表达身体不适或需求
身体不舒服,不必逞强,不要总说「我忍一忍就好了」。
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,也让家人知道你的身体状态。
心情或情绪不好时,也可以适当告诉身边人:「我只是有点郁闷,不是你们的问题。」
📄 整理并告知个人重要事项
提早做好财务规划、瞭解医保卡的内容、记录日常服用药物的名称,安排紧急联系人以及希望对方为自己处理的事项。
瞭解预立医疗指示的内容以及规划方式,思考自己在病危时想不想接受插管、或者靠着仪器维持生命等,提早做出安排。
📝 记录自己的回忆或生命故事
书写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纪念册,写下年轻时的趣事、喜欢吃的菜、最爱的歌,甚至可以在孩子或孙子的协助下一起完成。
👥 参加长期照护讲座、支持团体或社区课程
许多社区中心、医院都有针对长者的活动。参与其中,为生活找乐子,增添晚年的色彩,避免不知不觉耽溺在孤独与无助感中。
写给你的几道内心问句:
🌾 如果记忆开始模糊,我还能抓住什么?
🌾 我愿意被照顾,也愿意接受爱吗?
🌾 我是否愿意好好准备,让爱我与我爱的人更安心?
别在黄昏的最后时光独自黯淡,它可以是你人生最后的灿烂
人生,不是一路都清醒,只要我们不急着遗忘彼此,就总能在某个片刻,重新相认、重新相爱。
海水可以汹涌澎湃,也可以温柔抚慰。生命的浪潮,或许会抹平沙滩上你来过的痕迹,但海的深情和宽容,才是推动我们一直前进的——爱的力量。
延伸阅读:光影人生:当我们老去,先退场的也许不是生命,而是记忆
资源共享:关于日照中心、老年人居家照护学习、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照护支援服务,包括老年失智照护与家庭支援团体,可参考或联系:https://managedcare.com.my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