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给全球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,尤其是加速和深化了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。传统清明节祭拜先人的习俗,也在科技的潮流中,悄悄地演变出不一样的祭拜与纪念方式。
代拜服务与祭品代购
疫情期间,为了配合隔离和管控人流的政策,不少墓园纷纷推出线上预订代拜服务,弥补当时人们无法亲自前往墓地祭拜的遗憾。过去,代拜服务多半是身在外地的游子,或者受限于健康或其他条件,无法亲自完成拜祭之后人的替代方案,为后人圆满孝心孝道。
疫情期间,禁足在家的民众,除了权衡变通在家祭祖,同时也因为采用祭品代购和代拜服务同步墓祭,进一步感受到它的便利。操办祭品的长辈或主妇,不必东奔西跑四处采购。只需要几个按键,就有人将祭品安排好送到家门;或者在墓地园区领取,让后人省下许多时间和力气。
线上预约园区祭拜
2021年,大马政府逐步开放对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与民众社交活动的限制,也制定了相对应的 SOP(标准作业程序)。许多民间义山及私营墓园,都推出清明扫墓防疫 SOP,包括鼓励或规定民众采用线上预约制度,分散人流进入园区扫墓祭祖。
“预约到访”的做法,也让私营墓园走上为客户量身打造拜祭服务的项目,同时针对符合环境友善节能与永续发展目标,开启了另一波服务形式的新契机。譬如:设定提醒服务、针对后人选择的吉日吉时、准备好客制化的祭品或仪礼导引、为祭拜工作善后等。
线上祭祀与纪念平台
同样的,殡葬业者也将大型的祭拜超度法会结合线上直播平台进行,让无法到场的家属后人远距离观看参与祭祀现场的仪式。未来,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类似的做法,包括:在虚拟平台进行的纪念形式。譬如:将亲人生前的照片、影音记录存放到数位平台,永久保存或纪念亲人的生前点滴,方便后人或访客随时上网缅怀。访客也可以在线上留下自己对死者的祭奠文字或数位记录,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,让追思纪念变得更人性化,且促进后人之间的互动。
感恩文化的推广,家族历史的传承
作为中华传统祭祀文化之一的清明节,同样承载许多深具意义的习俗与内涵。通过科技,可以完整记录并保存各种日渐式微的习俗与细节,一方面有助推广清明孝亲敬老的感恩文化;一方面也达到文化传承目的。特别是从家族史记录的角度,民间可以更容易的自行记录,并保留家族独有的文化细节和历史故事。
以崇敬感恩之心祭如在
未来在科技的协助下,后人的祭祀准备工作将会变得更轻松,但不代表我们可以草率完成祭祀;相反的,在科技的协力下,我们更要认真准备清明祭祖。无论祭品厚薄,无论身在何方,仪礼庄重态度虔诚,如同先人或神明就在自己跟前,真心诚意表达自己内在对他们的崇敬,才是清明祭祖最重要且恒久不变的态度。
感恩祖先,让我们明白生命血脉来之不易, 从中确认自己生命的重量与意义,才是清明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科技时代,清明节依然可以祭如在。
延伸阅读:
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 —【清明节】的意义
谈【春社】与【新山不过社】的意义
仁以处人,有序和谐——【新年祭祖】的意义